今天在上我們汕頭大學的特色課,汕大整合思維時,我聽到了一些我認為不正確的觀點,我對這些有我自己的 看法。
我們老師在講到創意時講到了創作思維,創作思維便被她涉及到了頭腦風暴,老師一直在啟示我們,這是我很感動的事,因為是老師也的確不容易。老師講到杯子除了有被喝水的功能還有其他嗎?我覺得是沒有了,但我不敢說出來啊,因為大家都認為還有其他功能,比如說砸人,稱重、、、、、、、我保持沉默,我在想,當初我們幹嘛還要去發明什麼秤幹嘛,拿杯子就行了。在這裡人們有一個誤解,就是什麼叫功能,我個人覺得,每一樣東西都有其唯一的功能,但為什麼會有頭腦風暴去讓我們去思考一樣東西的所謂其他功能呢?這些就與非功能相關。
非功能就是人們強加於某一物體的額外功能,這不是物體本身的唯一功能,這是一個我們大家都熟悉的一個概念就是擴散性思維,我們好像非得把一樣東西相像得無比厲害才行,拿前文的杯子為例。如果我們不去想這些我們會被認為自己是一個沒有思考能力的人。當然,老師在這時老師會舉很多的例子說明這種思維的好處,舉一些厲害的人物,比如約伯斯,愛因斯坦、、、、、、但是他們真的是有這樣的擴散思維嗎?我個人不認為,理由如下。
對於約伯斯,大家都知道他是在電子專業上有自己的帝國,在這個領域我們不得不承認他有很強的創造力,但是創造力與擴散性思維有必然的關係嗎?我個人認為不一定有關係,對於約伯斯,他沒必要去想我要造一個可以用來砸人的手機,他想的只有要造出一個摔不壞的手機。他沒必要去想著造一個會用來稱重的手機,他想的只是造一個比較薄比較輕的手機,這才是他思考的問題,他比沒有去想這些頭腦風暴所思考的問題,那是不是他沒有創造力呢?答案顯而易見。
這樣的所謂擴散性思維老師講的都是它的好處,有沒有人思考過它的壞處呢?在這樣的環境下的人們會形成一種擴散式固定思維,老師總是批判固定思維,但是在擴散式思維的濫用後,也會形成一種固定思維。具體的表現很簡單,就是無論是什麼,放在自己的眼前,你想到的不是它原本的功能,比如當你拿到杯子時,你首先想到的不是它能裝水給你喝,而是要當武器,拿到刀子時,你想到不是拿來切水果而是拿來當鞋子穿,那麼這個世界會怎麼樣呢?
真正的思考不在於你拿到一個東西你想到它有多少不屬於它的其他功能,而是在你看完一本書,看完一則新聞,經歷一件事後,用你的知識去反思,這樣的思考才是真正的思考,我並不是否定那些頭腦風暴所思考的東西,只是我個人認為真正有意義的思考在於你自己的知識運用,而頭腦風暴更傾向於無邊式思考。
別說杯子要回歸它的唯一功能,就是人也一樣。當我們的社會每個人都想去幹別人的事時,你想這社會是怎麼樣的,這個問題值得好好討論。
對於功能,我堅信在這個世界上,每一樣東西的價值是一樣的。從功能唯一論的角度去思考,所以不要去在強加功能的基礎上去說什麼的功能好強大,什麼東西的功能好垃圾啊!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恭受批評!